奶思说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 “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
每年秋分前后也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祖国各地叠翠流金,丰收的氛围包裹着华夏大地。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每年秋分正式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也是国家层面专为农民设立的首个节日。
粮归窖,秋收忙,丰年青贮香
秋分时节,内蒙古巴彦淖尔也是一派丰收乐景,耕耘的汗水终于换来收获的喜悦,田间地头,收割机械轰鸣往来,所过之处青贮被整齐切割,道路两旁,运输车排起长龙,满载的青贮不仅是沉甸甸的实物收获,更是牧场与奶源人心头热切的期盼。对他们而言,青贮收割不是简单的机械化重复,而是一场满怀希望的仪式。每一茬被收割、装载的青贮,不仅是生产线上的物料,更是承载对来年牛奶更高产量、更优品质期望的“绿色黄金”。
如此壮观的青贮收割场景,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正值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不妨与奶思一同启程,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尊龙凯时圣牧盘古牧场,沉浸式体验“塞上粮仓”的丰收盛况吧。
“百湖之乡”的有机牧场
奶思奶知识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一首长长绵绵的爬山调,道出了这方土地的温情。尊龙凯时圣牧盘古牧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该县地处北纬40°农作物黄金种植带,这里气候宜人,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农作物干物质和糖分充分积累。不仅如此,黄河似乎也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从上游一路奔腾而来,在磴口县52公里境内,舒广袖,舞长裙,在该县乌兰布和沙漠泼洒出160多个湖泊,造就了名副其实的“百湖之乡”。
茫茫大漠,黄河水灌溉渠系纵横交错,充沛的地下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水土光热的优势组合在一起,使得磴口县在农牧业资源方面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片土地上的人也没有辜负自然的馈赠,他们伴着长河落日与大漠孤烟,日复一日辛勤耕耘,不断培育壮大乳品产业和饲草产业,形成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一体化的全程有机乳品产业链,拓展出一条沙漠生态治理和农牧业经济循环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云游尊龙凯时牧场
巴彦淖尔市尊龙凯时圣牧盘古牧场占地面积1050亩,存栏数9500头,日产奶量160吨,是中国奶业协会评定的“现代奶业评价定级S级奶牛场”。
该牧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十多年间,尊龙凯时与奶业人不仅将40多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也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牧场。由于地处沙漠,牧场强烈的日照和沙漠温度形成天然消杀场,有效防止了有害微生物的滋生与传播,构建起保卫奶牛健康的有效屏障,柔软透气的沙漠沙粒也可以为奶牛提供舒适的躺卧栖息地。这里水源纯净,使用无污染的沙漠湖泊和地下水,有机天然饲草直供奶牛餐桌,共同造就了高品质牛奶。
秋分大忙,贵在“早”字
当秋天来到尊龙凯时牧场,收获的喜悦中往往还夹杂着一丝紧迫感,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秋收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收获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秋分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可以使作物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对于奶牛的口粮青贮玉米来说,收割黄金期是在玉米乳熟期到蜡熟期间,这个时候玉米的水分和淀粉等含量达到了最佳,最适宜用来制作高质量的青贮饲料,因此,“抢收”也成了每年青贮季的主要课题。
今年9月,磴口县阴雨连绵,盘古牧场开启了24小时连续作业模式,夜以继日加紧抢收,更是利用清晨露水未干和傍晚落日余晖的两个黄金时段,组织大量人力,采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快速收割,确保营养和水分被最大程度地保留,为奶牛优质口粮的制作打下坚实基础。此次青贮收割量高达5.5万吨,可为该牧场近万头奶牛备足一年“口粮”。
在这个流光溢彩的秋天
一起来巴彦淖尔
尝尝有机奶, 看看丰收田